[个人原创作品]
文/■杨小刚
贺岁片和冯小刚似乎是天生的一对,就象画的葫芦和画葫芦的人一样。既是贺岁的电影,就一定少不了搞笑,从《甲方乙方》到《不见不散》,然后搞得《没完没了》,终究没有完,2002年的《大腕》又隆重登场,热映全国。电影成为商业文化可能也就是这样,最起码要有自己的连续性。各种名目的电影象流星雨一样从百姓们的面前划过,让人们在静默和雀跃中交替着品味文化消费的快感。
就象农民买到假化肥假种子一样,我租的《大腕》八成也是盗版的光盘。在片子演到中间时,尤优(葛优饰)变着嗓子大喊要拒绝盗版支持正版,我的脸就有点烧,再看那几个鲜红的大字时,我已经找不着北了,不知道我是支持了盗版还是成了盗版的受害者。
一直带着不同的笑看完《大腕》,就试着做一个对比:《甲方乙方》以满足极端的追求而搞笑,《不见不散》用看似理性的巧合搞笑,《没完没了》用琐事的夸张延伸搞笑,《大腕》——我认为在以名人的事件快速膨胀变化搞笑。其实那个泰勒在剧中已经道破天机——失控。事件的多元化失控引出的结局总是出人意料的,《大腕》正是用这种人为的失控给观众制造出另一种笑料。
葛优总是用郑重严肃语重心长的语气讲出幽默的话语,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挡都挡不住的别致的憨样。英达用黄头发和彩色眼镜来证明自己走在中国新新人类的前列,善于搞“大”的王小柱(英达饰)绞尽脑汁之后思想和精神也偏离了正常的轨道,痛苦的电击刺激他也能品出舒服,也算是到了一种境界。
另外,《大腕》也确实是众星云集包罗万象的。中外顶级名人一网打尽,片中的内容从日用商品服装电器到网络地产影视文化,应有尽有,这些其实暗含着另一个线索:广告。《大腕》更是对“广告”的一种间接的阐述,一种变形夸张的表现,一种戏弄的批判和揭示。“乐哈哈”的代言人说:广告做的大,假的也成真的了……尤优说:没想到最后钱会越来越多……王小柱说:这回可不能轻饶了他们(赞助商)……
我们看电影的节奏是越来越快了,画面的闪烁表现着种种的风格。老谋子的原则是干嘛非要用专业的演员演农民,找一些真正的农民直接上镜头或偷拍多有生活味。冯小刚的思维是生活中的玩笑不大不小欠夸张,用葛优和英达夸张的形体语言表现才能到位…… 活儿不管怎样做,热闹就行。
《大腕》就是这样贺岁的,冯导的丁点儿理性构成框架,剧本的随机延伸和各种将错就错的纷乱让观众不断地中招——笑出了眼泪。这些听着不难,没有了冯小刚,还真不行!
有贺岁片看对老百姓而言终归是好事,面对满目的影视人物和影视作品,我也借用葛优的那句不地道的英语对冯小刚和他的贺岁片说一句:“我——也——I IOVE YOU——您!”
评论